近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再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由学校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牵头,集成海南省向海图强创新重点实验室成果申报的《深远海产业分类》行业标准,经自然资源标准化工作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正式列入2025年度标准制修订计划。这是继2024年成功牵头制定《深海科技产业指标体系》后中华金配,学校主导获批的又一项重要行业标准。
连续两年主导国家级行业标准的制定,不仅标志着学校科研实力获得国家层面的高度认可,更凸显出其在海洋科技领域,特别是面向深海远洋的战略研究和产业服务能力正稳步提升至全国第一梯队。那么中华金配,这所屹立于祖国最南端的大学,究竟是一所怎样的高校?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的独特之处,首先源于其独特的定位,作为国内唯一一所以“热带海洋”命名的高校,并由自然资源部、海南省人民政府、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等多方共建,学校自诞生起就肩负着明确的国家使命与地方期待——深耕南海,聚焦热带,服务海洋强国战略。
展开剩余56%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不追求传统综合性大学的“大而全”,而是坚定不移地走“特而精”的发展道路,虽然学科覆盖理、工、管、文等九大门类,但其核心优势高度凝聚于“热带”与“海洋”两大主题。学校不仅设有海洋科学、水产等一级学科硕士点,更布局了海洋科学、海洋技术等9个直接相关的本科专业和20个涉海专业方向,形成了海洋科学与技术、海洋生态环境、海洋旅游等五大特色学科群。值得一提的是,其拥有的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向海图强重点实验室等一批省级科研平台,已成为连接学术前沿与产业实践的关键枢纽。
学校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科研层面,更在于其作为“桥梁”和“支点”的多重角色。在国际层面,作为外交部、教育部认定的“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和上海合作组织大学中方成员,学校是我国与南海周边国家进行海洋科技合作、人才交流与政策协同的重要节点。
在区域层面,学校则是琼南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的摇篮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深刻融入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蓝图。可以说,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既仰望星空,对标国家深海战略;又脚踏实地,服务地方社会发展。
纵观其发展中华金配,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或许并非传统认知中的学术巨擘,但却是我国海洋领域,特别是热带深海方向一支特色鲜明、不可替代的战略力量。在人类向海洋进发的二十一世纪,这样一所坚定“向海而行”的大学,正凭借其清晰的定位、务实的科研和开阔的视野,在我国高等教育版图中,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蔚蓝航域。
发布于:陕西省优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